您的位置: 首页 >> 贸促动态 >> 工作动态 >> 详细内容

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商业网点规划细则正在起草

来源:市贸促会 发布时间:2014-06-24 15:48:51 【字体: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4月刚从商务部调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担任党组书记、会长的姜增伟。他透露《商业网点规划细则》正在起草。他介绍说:中国诸多商品市场尚处于成长初期,政府部门应担负起较大的支持、规划和监管责任,必须对市场负责。

  首先要作好市场规划。政府的首要工作,就是对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与安排,商品过分紧缺就该由财政担责。一方面,政府要防止短期内商品和服务价格大起大落,另一方面要应对突发事件,维持商品市场供需平衡。

  在商品种类和品牌系列化上,政府也应有所引导。比如,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就通常具备数十个系列和品类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应有尽有。我们也应在商品系列和质量上下功夫,减少购买力的外流。

  其次,政府还应加大对公益性商业网点的优惠和扶持。

  例如,涉及居民日常消费的早餐网点,不少是农民工的“夫妻老婆店”,辛苦经营的年收入也仅有五六万元。这些网点,一方面让农民工自食其力、解决就业,一方面也为国家增加税收,并为居民消费提供了便利性。

  但现实中,这类网点往往遭遇高税负、乱收费、低保障等问题,导致其可能为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甚至使用地沟油。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却又无法铺设正规网点来解决普通市民的早餐问题。

  对于这类满足中低端消费的商业网点,以及满足居民需求从家庭服务走向社会服务的商品和网点,有关部门应先涵养税基,借鉴欧美国家对商业经营者的扶持态度,利用社会力量来解决消费便利性和就业等问题。

  进一步说,中国目前的农产品[-0.64% 资金 研报]批发市场都属于公益性质,大部分为社会资本投资,如今都应通过股份回购等方式来实现政府投资管理,减少经营环节、降低收费,让老百姓在“菜篮子”消费上更大胆、方便。

  第三,政府要在商业网点布局上充分体现科学合理性。

  如今,商业网点和设施并不少,但真正服务百姓的却不多,与商业需求并不匹配,导致居民购物不方便,消费很难上得去。大型商业网点又常常“扎堆”,变相提高了经营成本。

  这需要全社会加强对商品流通工作的重视,尤其政府应将商业规划及时融入城市建设规划,“先有市再有城”,以商业和工业和谐发展来构建现代化城市。

  第四,政府要重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眼下,中国流通体系与欧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城乡流通体系还未真正布局。例如,农产品流通仍旧只是初级包装,长途运输仅靠冰块保鲜,造成大量浪费,导致终端价格高涨。生产区和销售区的冷库设备也相对落后,现代商业物流还不够完善。

  第五,政府还需在商业营销方式上有所引导。目前,中国已有大卖场、超市、连锁店等多种经营模式,但管理和经营能力偏弱,大多还靠出租场地和联销铺点,商业式购销买断的营销方式还远未现代化。小型社区连锁便利店在欧美已非常普遍,被称为“第二母亲”和“家庭食堂”,但在中国却严重不足,铺设成本过高,还很难满足柴米油盐等日常需求。此外,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诚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也都亟待解决。居民幸福指数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商品流通工作的成效。

  中全会提出逐步放开政府工作职能,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管。商贸部门根据三中全会精神,负有市场规划、法律法规、数据统计、指标认定以及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培训和引导等细节性工作,责任重大。

  其中,商业网点规划细则正在起草之中,会尝试借鉴欧美经验,规定开设大型卖场和社区商业设施必须遵守的面积和人口标准,争取将有限资源最佳配置,避免不合理规划造成恶性竞争。另外,商业规划必须成体系配套,菜市场、理发店、洗染店等一应俱全,才能聚集人气。其中,社区网点可能会面临盈亏问题,但规模效应会逐步有效地平衡收益。

  在顶层设计上,商业规划还未得到相关其他部门的首肯,商贸部门还处于单方面努力阶段,合作协调还存有较大难度。

  因而,建议尽快将商业规划上升为强制性的政府规划性质,避免商贸部门“单相思”而缺乏整体有效的管控。各相关部门应从全局出发制定建设规划,以国务院未来可能出台的《商业网点管理条例》为蓝本,推动新型商业规划试点城市,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商业相对发达的一线城市为示例,逐步推广至全国。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