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贸促动态 >> 工作动态 >> 详细内容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全球视角——2010中国国际商会年会在京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14 10:05:22 【字体:
  “新起点、新环境、新挑战,”在2010中国国际商会年会会议上,如何在未来五年为中国经济定位新的全球视角成为了与会会员代表们讨论的最多的话题。12月10日,由中国国际商会主办、中国贸促会支持举办的2010中国国际商会年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万季飞以及来自政府机构、驻华使馆代表、工商企业界和专家学者500余人出席了会议。此次年会举办时间恰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国进入“十二五”规划阶段,代表们畅所欲言,为准确判断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进程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2010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考验中,中国取得了成果,积累了经验。面对国内外政策和形势的变化,中国企业应在加快创意创新力度;积极应对经贸摩擦,拓宽国际多双边合作;加强贸易平衡发展及关注能源与资源的全球协作等方面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万季飞表示,中国国际商会承担国际商会在中国的国家委员会的职能,国际商会通过这一平台引导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与修改工作。“十二五”期间,中国国际商会将积极履行代言工商的职能,力争打破投资壁垒,对外代表中国工商界发出声音,对内为工商业发展争取更好的环境,在实现外贸发展的同时,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万会长同时对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提出了保量重质,发展绿色贸易,争取公平贸易环境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等四项建议。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全体会议上表示,中国经济面临战略机遇期,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转变一定要有忧患意识。他认为,从世界经济角度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围绕市场、人才和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在面临全球变暖、能源和资源安全突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需要对转型有忧患意识。

   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加强产业升级转型的步伐,使企业大踏步发展成为了本次年会关注焦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在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为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不竭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吕政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同时,国家应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以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

  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在会上表示,未来五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后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因,也是世界经济体转型和重塑的关键期。

  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对金融危机为企业带来的阵痛仍记忆犹新,他表示,在未来企业发展中仍将坚持观念、制度、管理、产品和产业五方面共同转型,促进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的更大的飞跃。

  会议还就中国经济未来五年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工业化和新增长点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议还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同步解读。与会代表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分享到:
【打印正文】